我是个天天要跟用户开研讨会的内容创作者,我之前真的被“记会议”这件事搞怕了—上周参加用户体验会,我举着手机录了俩小时音,结果回来一听,空调风声盖过一半发言,产品经理说的“本地AI模型优化”被转写成“本地爱模型优秀”,四川用户的方言“这个续航在地铁头够不够用哦?”直接变成乱码,最后我对着录音逐句扒,熬到凌晨1点才整理出能看的纪要,差点赶不上第二天的用户反馈稿deadline。直到朋友给我推了听脑AI,我才发现:原来会议记录居然能这么“躺赢”?
先说说我最头疼的痛点,它是怎么帮我解决的
我平时要写三星用户的会议总结,最核心的需求就三个:别漏信息、别认错人、别费时间整理。以前用普通语音转文字工具,要么“听不清”(杂音盖过发言),要么“认不准”(把“自适应刷新率”写成“自适应刷心率”),要么“理不清”(一堆文字堆在一起,根本分不清谁在说什么)。但听脑AI简直是精准踩中了我的所有需求—
上周参加三星线下的“用户声音圆桌会”,我提前打开听脑AI的APP,点了“实时录音转文字”,选了“会议模式”。刚一开始,产品经理说“这次的AI功能重点放在‘本地运算优先级’上”,手机屏幕上就同步跳出了文字,而且右上角还标着“发言人1(产品经理)”;接着坐在我旁边的用户代表举手问:“那本地运算会不会让电池掉得更快啊?”听脑立刻标上“发言人2(用户:李女士)”,每句话都清清楚楚分开,完全不用我事后猜“这是谁说的”。
更绝的是“智能纪要”功能—我本来以为转出来的文字会是“口语垃圾堆”,结果等会议结束,听脑直接给了份结构化的纪要:把“咱们这次的AI相册分类,比之前快多了,我试的时候划两下就出来了”改成“本次AI相册分类功能响应速度显著提升,操作过程中界面切换流畅”;把“那个息屏显示的自定义选项,我觉得能加个动态壁纸就更好了”整理成“用户建议息屏显示功能增加动态壁纸自定义选项”。我当时看着屏幕都愣了—这不是我平时写稿要做的“口语转书面”吗?它直接帮我干了!
那些“救了我命”的细节体验,必须唠唠
要说最让我惊喜的,还是多语言+方言的“万能翻译机”属性。上星期三星邀请了韩国总部的工程师来做技术分享,那哥们一开口就是韩语,我正慌“这我咋记啊”,结果听脑AI的实时翻译直接弹出来—“本地模型的token处理速度提升了40%,所以打开相机的AI场景识别会更快”,连“token”这种专业术语都没翻错!后来有个四川的用户站起来用方言吼:“这个拍照功能在暗光下头,噪点多不多哦?”我本来担心转文字会变成“这个拍照功能在暗光下头早点多不多哦?”,结果听脑直接准确识别成“这个拍照功能在暗光环境下,噪点控制情况如何?”,连方言里的“下头”都自动转换成了“环境下”,完全没歧义。
还有“AI问答”功能,我愿称之为“会议纪要的搜索引擎”。比如整理完纪要,我突然想不起“产品经理说的‘自适应刷新率优化’具体是调整了什么”,直接对着听脑问:“刚才张经理提到的自适应刷新率优化内容是什么?”它立刻把张经理的发言片段挑出来—“我们把刷新率的调整阈值从10Hz改成了5Hz,所以在滑动屏幕时,从1Hz到120Hz的切换会更丝滑”,还贴心总结了“调整阈值从10Hz→5Hz,提升滑动时的刷新率切换流畅度”。我当时差点拍桌子:这比我自己翻几十页文档找快10倍!
实实在在的“效率革命”,不是吹的
以前我整理一次三星用户会议的纪要,得做三件事:听录音逐句转文字(1.5小时)→ 区分发言人和润色口语(1小时)→ 总结重点(0.5小时),总共3小时。现在用听脑AI,这些步骤全合并了:
- 实时转文字+区分发言人→ 省了1.5小时的转写和辨人;
- 智能纪要自动润色→ 省了1小时的口语转书面;
- AI问答直接找重点→ 省了0.5小时的总结。
算下来,现在只要30分钟就能搞定一份“拿得出手”的纪要,而且准确率高达95%以上—上次我把听脑生成的纪要发给三星的用户运营同学,她问我:“你这次整理得这么快?而且每句话都有出处,太好用了!”
还有降噪功能,我必须夸夸—三星线下会议一般在酒店会议室,空调声、杯子碰撞声、外面的脚步声,以前用普通录音工具,这些杂音能盖过发言的1/3。但听脑的“双麦克风降噪”是真的顶:主麦专门收人声,副麦抓环境噪音,然后用算法抵消。我上周录的时候,旁边空调一直在吹,但转出来的文字里完全没杂音,连产品经理轻声说的“这个功能还在灰度测试”都听得清清楚楚。
给三星用户的小建议,都是踩过坑的经验
最后想跟同样要做会议记录的朋友分享几个小技巧:
1. 一定要开双麦克风权限:三星手机本身就有双麦,打开听脑的麦克风权限时,记得选“允许使用所有麦克风”,降噪和收音效果会翻倍;
2. 会前选对“场景模式”:听脑有“会议”“访谈”“讲座”几种模式,会议模式会自动开启“发言人区分”,访谈模式更侧重“一对一对话”,选对了准确率更高;
3. 会后用AI问答挖重点:别光看自动生成的纪要,多问几句“刚才提到的XX功能有哪些用户反馈?”“产品经理的核心观点是什么?”,听脑会帮你把散在文档里的信息串起来;
4. 多平台同步超方便:我一般用手机APP录音,会后用电脑网页版整理,登录同一个账号就能同步,不用传文件,省了好多麻烦。
其实作为内容创作者,我们最在意的就是“把用户的声音准确传出去”—以前我怕漏、怕错、怕费时间,现在有了听脑AI,这些担心全没了。它不是“替代我”,而是“帮我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”:比如以前要花3小时整理纪要,现在能用来写用户故事、做深度分析;以前怕错过重要信息,现在能更专注于和用户互动,收集更多真实反馈。
散户炒股怎样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